在大数据时代
每个人都是数据的提供者和使用者
在便利生活的同时
也暗含个人信息泄漏风险
你知道自己在使用App、小程序时
点击“同意授权”后
提供了多少个人信息吗?
多年来
你又随手“授权”了多少第三方机构?
在有意无意间开通的免密支付
又“偷”走了你多少钱?
今天,“支付宝账号解除授权”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,引起热议。一位网友建议大家打开支付宝,查看“个人信息授权管理”,称有望不到头的“惊喜”,同时呼吁顺便查下“免密支付/自动扣款”。
“最早年,一条。”
“列表长到不见底……难怪一天到晚被骚扰电话袭击?!?/p>
“11点半看到热搜,删了快一小时才删完?!?/p>
很多网友照做后,感慨万千
“年开通了优酷视频会员,
扣费至今,完全不知道”
“我发现我每个月元,
连续捐𱅁年多了……
自动扣费”
“个月被扫描全能王元,
连续扣𱄿年”
还有不少网友查了
“免密支付/自动扣款”,
瞬间炸锅。
有人体验发现,自己不知不觉授权项,其中最早的年底授权的,授权内容包括姓名、手机号及证件号码等敏感信息;最近的是今月底授权的,授权内容为获取姓名、身份证号等身份信息……
百余项授权中,部分授权内容是获取昵称和头像,但也有不少会涉及姓名、身份证号、手机号码等敏感信息,甚至很多软件、平台毫无印象,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……
原以为去年年初才检查过的“免密支付/自动扣款”不会有什么问题,没想到一查,竟然又新增个项目签约了“免密支付/自动扣款”服务,包括付款码免密支付、乘车码支付、自动还款、打车软件、定期扣款投资理财、外卖软件、视频会员等,甚至不知何时开通了某视频会员自动续费,7日被扣元会员年费……
对此
消费者可定期检查和管理
“账号授权”和“免密支付/自动扣款”
查看具体步骤为
「打开支付宝」—「搜索框」—「输入:支付宝安全中心」—「账号授权」
及时解除不必要的“授权”
关闭不需要的“扣费”
此外
针对“自动扣费”的情况
江苏消保委发布过消费提示
提醒广大消费者
要谨慎开通自动扣款功能
除生活场景中高频率出现的小额公共服务外,对各种会员、出行、游戏等的自动扣款(免密支付),消费者在开通时要多权衡利弊,特别要留意首月(次)优惠后自动续费的约定。
同时,定期清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免密授权、自动续费功能。
此外,要养成定期核查账单的良好习惯,把银行、微信、支付宝、电信、水电气等账单逐一查对,看看是否有异常扣费,如果有异常扣费,要分析原因,及时进行处置,以免侵权行为长时间发生,自己还不知情。
你开通“自动扣款”功能了吗?
来源:潇湘晨报、支付宝、长江日报、新浪微博、无锡发布
编辑:阙政
女子散步误踩“化骨水”不幸身亡:危险化学品管理再敲警钟
深挖 | 贾国龙:大二退学,37年打造餐饮帝国,如今深陷争议漩涡
继母推责生父,生父哭着为继母求情!12岁女孩被虐待致死案二审休庭
版权说明
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,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、出版、改编,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,违者必究!